栽培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栽培技术
精细培育 优质口碑遐迩闻名
[2023-09-12] 栽培技术

  近年来,我市精细培育高原夏菜,为市场增加优质绿色蔬菜产品供给,将高原夏菜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生产管理,建成了以榆中、红古、永登和皋兰为主的多个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同时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形成了“兰州高原夏菜”整体品牌,其品牌烙印已深深刻在了天南海北的消费者心中。

  每天傍晚六点左右,是榆中县冯湾村村民马子娟夫妻俩最忙的时候,这几天她家四个蔬菜大棚的空心菜、红白苋菜等大量上市,两口子盘算着这一茬得赶紧卖了种下一茬。“现在市场把菜当品牌卖,不光要品质好,还要‘长相’统一标致!”说话间,马子娟麻利地将零散在地边的空心菜按数量标准用小红塑料绳扎住根部,一捆一捆地整齐码放在泡沫箱里,等待菜商的收购。马子娟和记者说,她家的菜不光是收购环节要执行这样的“统一标准”,其实在播种、打药、管理,最后走到市民餐桌,每个环节都有着几近严苛的标准。

  据了解,我市始终对兰州高原夏菜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监管。早在2006年,全市范围内取缔了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销售许可,全面实施高原夏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2009年,兰州市制定了《兰州市无公害蔬菜发展管理条例》等法规规章,确保了蔬菜的无公害依法发展。探索实施蔬菜质量管理追溯体系,推行了“联户联保”组织化管理模式,即每10户组成一个单元,推选一名联户联保负责人,技术指导标准化生产,每户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原始档案,互相监督农药使用,一旦某个农户的某种蔬菜发生质量检验问题,将“连累”10户菜农的蔬菜销售。正是这样严苛的制度推行,逐步实现了高原夏菜生产全程无公害控制。在国家原农业部连续多年对全国37个大中城市进行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中,兰州市的综合排名始终名列前茅。

  值得一提的是,榆中县作为兰州高原夏菜的主产区,于2015年开始创建“兰州高原夏菜全国品牌示范区”,积极创建农业部全国无公害生产和标准化示范县,获得了全国农业(蔬菜)标准化示范县称号。

  近年来,兰州高原夏菜产业不断强化绿色有机导向,强化监管,榆中县建成全省首个质量兴农“云平台”综合线上执法监管系统,认证无公害蔬菜67万亩、“三品一标”201个。年检测蔬菜11万例以上,合格率99.8%。同时,我市建立健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市、县区、乡镇、村“四级”监测检验体系。目前,全市拥有1个市级农产品监测中心,8个县区监测站,61个乡镇检测站,83个基层企业检测站点,配备了专业方面技术人员和快速检测设备,为全市蔬菜产业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有效保障。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能让高原夏菜立于不败之地,除了过硬的品质,打响这一品牌更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从2003年开始,兰州市开始统一了高原夏菜包装标准,要求整个行业统一包装,统一标识,外销蔬菜包装统一打出了“兰州高原夏菜”标识,实行“子母”商标管理,保证了品牌质量。而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为的精心培育,兰州市形成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性状各异、品质多样的蔬菜栽培种类和品种。像兰州百合目前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产品认证,是大家公认的绿色食品。现在,全市建成全国百合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1个,兰州百合已入选《“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2020年兰州百合品牌价值达53.39亿元。

  再如,榆中大白菜由于悠久的蔬菜栽培历史、成熟的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有利的生态环境条件、优良的品质,2010年经国家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审定为地理标志产品,2019年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

  近年来,我市聚集品牌效应,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全市累计认定无公害蔬菜产地67万亩,高原夏菜区域品牌评价估计价格达到59亿元。“我们将坚持产品定位精准、人群定位精准、市场定位精准、品牌定位精准等‘四要素法’,通过创新载体、利用先进高端媒体平台、拓展宣传渠道和模式,集中宣传打造兰州高原夏菜品牌。”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后将逐年组织认定一批高原夏菜中国农产品、“甘味”农产品系列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商标知名品牌,不断的提高高原夏菜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充分的利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支持认定一批直供基地和流通企业,带动兰州高原夏菜快速抢占大湾区高端市场。

  在兰州高原夏菜的众多种类里,有一个名为“冷凉型蔬菜”的“优等生”。菜如其名,这种精品菜的生长地是以榆中南山、永登西北片为主的大片二阴山区。由于海拔和纬度的原因,这一些地方即便是最热的7月至9月,平均气温也不会超过25℃。我市冷凉蔬菜种植,是利用与全国同期温度、湿度的差别而快速地发展起来的产业。

  21年前,“冷凉型蔬菜”始于榆中县一个叫苟家坪的小地方。2002年,当时就职于榆中县农技中心的李斌和兰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宋海慧,与其他成员一起承担了二阴地区绿色蔬菜推广发展的项目,他们在海拔2300米的苟家坪试着种了两亩菜花,从5月初播种到7月间砍菜被收购,苦了两个多月卖了大把的钱,让村民们既诧异又惊喜。

  此后,冷凉型蔬菜在榆中县南部二阴山区推广种植。2009年,随着双垄三沟种植技术的整体推广,甘蓝、花椰菜、娃娃菜、大白菜等品种在这里安家落户,土地亩产值也从传统粮食作物的300元翻了10倍,甚至更多。

  每年6月中下旬左右,榆中县冷凉型蔬菜就开始上市,一直要持续到8月底。因为生长在无污染、高海拔地区,病害少,几乎不用农药,同时气候冷凉、降雨量也较为充沛,充分保证了蔬菜的优良品质。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榆中县南部二阴山区冷凉型蔬菜已走上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2020年,该区域冷凉型蔬菜已达7万亩,平均亩收入4000元以上,最高达到10000元,榆中县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

  这几日,榆中县高崖镇马家集村福林红家庭农场负责人李文林收到了一个让他欣喜的好消息。农场申报的“2023年现代寒旱农业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通过了审批,省级财政将为这一个项目补贴25万元用于种薯繁育建设。“短短三年,这一片曾经的撂荒地变成了生机勃勃的千亩马铃薯种植区,再加上政府政策、资金的支持,我对未来发展越有信心了!”说话间,李文林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李文林和记者说,去年马铃薯种植规模是1000亩,每亩地的产量大约是2000多斤,当时收购价还不错,抛开成本,收入一百多万。今年,在榆中县三电高崖灌溉工程的“加持”下,福林红家庭农场的500多亩马铃薯将喝上“解渴水”,信心十足的李文林又扩大了400多亩的种植规模。

  记者了解到,2020年,李文林通过与村上协调流转土地开始了马铃薯种植,三年时间, 荒山变为 “绿色氧吧”,为当地带来了经济和生态“双丰收”的同时,还解决了附近70名农户的就业问题。李文林和记者说:“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的科学指导下,他懂得了很多科学种植、科学施肥的方法,成本低了,产量和标准化程度慢慢的升高了。”

  据了解,马铃薯是榆中县高原夏菜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全县马铃薯种植培养面积17万亩。近年来,榆中县全力打造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建立“北繁南种”种薯生产基地。相继在甘草店镇、清水驿乡、高崖镇为主的东部马铃薯种植区积极地推进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连片种植基地建设。同时,开展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逐步的提升全县高产、抗病、薯型好、口感好的马铃薯新品种推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