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栽培技术
【食品专业面对面】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介绍
[2023-11-26] 栽培技术

  食品科学是食品制造业的科学基础和技术支撑,食品科学学科是一个综合性强、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交叉学科,是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学科。迄今,我国各地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逐步建立起较完善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体系,食品科学得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食品科学》特开设“食品专业面对面”专栏,为大家详细的介绍国内各个院校的食品专业、优秀科研团队及其发展前途,今天介绍的是 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是我国著名高等农业学府,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山西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入选高校。现任党委书记廖允成、校长(院长)赵春明。

  承续百年薪火,发展再创新篇。山西农业大学始建于1907年孔祥熙创办的私立铭贤学堂,后发展为私立铭贤农工专科学校、私立铭贤学院;1951年改私立为公办,成立山西农学院;1979年更名为山西农业大学,成为改革开放初全国99所重点大学之一。在百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其中,有晋中地区最早的员张维琛等革命英雄;有谭绍文、郑社奎等各级领导干部;有郑哲敏、庄文颖、高福等七位院士,王绶、张龙志、徐锦堂等著名教授专家;更有数以万计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基层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是山西农业科研的主要力量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重要力量。建院以来,以牛天堂、陈瑛等为代表的一批农业科学家,先后育成全国第一个高产矮秆高粱杂交种晋杂5号、全国第一个抗虫棉品种晋棉26号、世界第一个蓖麻三系杂交种晋蓖麻2号,以及优质高产品种晋谷21号、晋麦47号、早青一代西葫芦、玉露香梨等新品种,为山西乃至全国农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19年10月,省委省政府着眼山西省高等教育和农业科研改革发展大局,决定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合署改革,成立新的山西农业大学。合署改革以来,学校推行“院办校”“大部制”等一揽子重大改革措施,整合资源、优化布局,迈开了改革发展的新步伐。

  学科门类齐全,特色优势鲜明。学校(院)现有太谷校区和太原龙城校区两个校区以及遍布全省各地的研究机构,其中,教学单位21个,直属科研院所(中心)17个。现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科专业涵盖了农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8个门类,拥有本科专业71个。初步构建了以农科为核心,向上游生物学科和下游食品学科双向延伸,其他相关学科为支撑的学科体系。现有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农业工程、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林学、草学等9个省级重点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两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专家名师荟萃,师资力量雄厚。学校(院)坚持实施“人才优先、人才强校”战略,为改革发展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现有教师、科研人员及职工4413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方面技术人员446人,副高级专业方面技术人员1084人,博士生导师118人,硕士生导师734人。现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83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6人,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人,“青年三晋学者”7人,省青年拔尖人才8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63人,省科技功臣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1人,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9人。

  坚持立德树人,各类英才辈出。学校(院)现有在校生2.6万余人,其中本科生23404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990人。现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建校以来,先后培养了15万余名各类人才,遍布大江南北,各行各业,为山西乃至全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100余项,在“挑战杯”等竞赛中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224项,开设本硕统筹培养实验班、卓越农林人才实验班、创新创业先锋班,涌现出了以全省首个“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江利斌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学子。学校(院)积极地推进对外合作交流,与美国欧柏林大学有长达百余年的合作历史;与美、英、澳、俄、泰等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新西兰梅西大学和奥克兰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联合培养项目;有尼泊尔、伊朗、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学生来校攻读学位。

  创新驱动发展,科研成果丰硕。学校牢固树立“创新为上”的发展理念,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提升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目前,依托学校(院)建设国家高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山西晋中(太谷)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黄土高原东部旱作节水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退化土壤改良与新型肥料研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园艺植物脱毒与繁育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黄土高原特色作物优质高效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7个,国家功能杂粮技术创新中心、山西省重点实验室、“1331工程”创新平台等省部级平台130个。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和山西省科学技术创新团队24个。“十三五”以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二等奖39项;取得国家审(鉴)定品种39个、省级审(认)定品种252个,国家标准2项、区域标准339项,国家植物新品种权53项。主办《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8个专业刊物。

  科技示范引领,服务农谷建设。山西“农谷”战略实施以来,学校(院)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人才优势、科研优势,组建完成“三院五中心”等科研平台,汇聚一批功能农业(食品)领域的高品质人才,聚焦有机旱作农业、功能农业(食品)等领域的重大科研项目,形成了一批标志性、创新性科研成果。2019年晋中国家农高区获批建设,学校(院)进一步整合院所资源,创新融合机制,积极服务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成为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开放高地、人才高地和农村改革先行区。学校(院)秉承“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把科技播撒三晋大地”的理念,面向11个市、90余个县区开展技术推广服务。近年来,有近200多支科技服务团队活跃在全省农业生产第一线项高产高效技术,累计建立核心示范田21万亩,辐射推广560万亩,培训涉农管理干部、技术人员、企业家等50万人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13.12亿元。学校(院)积极开展校(院)县合作,依托县乡村三级托管组织体系,在山阴、平遥、翼城等地探索推广“H型农业生产托管”模式,推广面积达到20多万亩;形成隰县玉露香梨、和顺太行云牛、阳曲艺机一体化有机旱作农业、静乐藜麦、万荣临猗苹果、广灵有机食用菌等地方特色主导产业。2018年启动实施“助力攻坚深度贫困吕梁行动”项目,形成了“市县——学院——专家——团队”对口帮扶模式,重点围绕食用菌、红枣、核桃、养蜂、中药材、小杂粮、马铃薯等产业开展技术示范推广,为当地产业扶贫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大力开展“6+30”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行动,探索不一样的区域、不同类项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路径。学校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入了“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学技术创新联盟”等,现有马达加斯加棉花植棉技术服务与产业基地建设、巴基斯坦特色作物新种质创制与旱作农业技术示范等国际科学技术合作项目。

  办学条件优良,读书修学圣地。学校校园面积3588亩,建筑面积130.7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6.5亿元,其中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0.68亿元,有纸质藏书207万余册,电子图书342万册。学校是全国文明校园、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太谷校区校园内“山西铭贤学校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完整保存了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建筑群,是山西省近代教育史、农业发展史、中西文化教育交流史的鲜活史料。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可追溯到1984年筹办并于1985年招生的食品科学系,2001年食品科学系更名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年,山西农业大学与省农科院合署改革后,学院与省农科院农产品贮藏保鲜研究所深层次地融合成立新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并被确立为首批“院办校”改革的二级法人试点单位,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

  学院目前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农业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生物与医药(食品工程)2个专业硕士授权点。 学院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优势特色专业、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生物工程、食品安全质量与安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食用菌科学与工程(全国首个食用菌本科专业)等共5个本科专业。 学院目前已成为学科专业具有山西区域特色、重视产教融合的研究应用型工科学院。

  学院拥有1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拥有国家功能杂粮技术创新中心,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山西省重点建设实验室,食品科学与安全山西省实验教学中心,山西省农畜产品加工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山西省黄土高原食用菌提质增效协同创新中心,山西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战略创新联盟,山西省老陈醋产业技术战略创新联盟,食用菌山西省科学技术创新重点团队。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教授(左三)受聘为我院学术院长,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李金碧(右三),山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廖允成(左二),校长赵春明(右二),食品学院党委书记程刚(左一),院长张立新(右一)出席聘任仪式。

  学院现有教职工105名,其中正高级专业方面技术人员16名,副高级专业方面技术人员37名,其中全国师德标兵1名,全国先进工作者1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1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名,“山西敬业奉献好人”1名,山西省教学名师1名,省“131”工程人才3名,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首席专家1名,副首席专家1名,岗位专家3名;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1名;省委联系高级专家3名;专任教师60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8名,有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35名。近五年来,学院承担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星火计划、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山西省煤基重大产业项目、山西特色农产品科学技术创新工程建设项目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共166余项,企业技术攻关横向合作项目1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的研究成果8项。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省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主编国家规划统编教材10余部,出版专(论)著、教材50余部,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科研论文。学院目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415名,研究生221名,本科学生考研率、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连续7年荣获学校“学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学院将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以学校“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地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为总目标,建设一流专业、一流学科、一流学院,培养一流专业人才、产出一流科研成果、提供一流科技服务,全面开创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崭新局面!

  本专业立足山西,面向国家对食品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重大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团队精神、求实创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系统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独立思考、终身学习、追踪国际前沿、沟通与表达、科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食品加工、工程设计、生产管理、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学概论、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分析、食品加工工程设计、食品卫生与安全。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食品、轻工、商业、外贸、检验、检疫、设计等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立足健康中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团队精神、求实创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系统掌握数学、化学和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与知识,掌握食品科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分析、食品安全质量安全控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创新实践、自我发展、国际交流等综合能力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人才。

  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环境学、食品分析、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卫生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学、食品工艺学概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能够在相关食品企业、检验机构、认证机构、监督管理机构和科研机构等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食品生产、分析检测、食品安全控制、安全评价、质量认证、监督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立足山西特色食品制造业优势,面向国家对生物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重大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团队精神、求实创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系统掌握生物工程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独立思考、终身学习、追踪国际前沿、沟通与表达、科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生物工程生产、工程设计、管理、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化工原理、基因工程、发酵工程与设备、生物分离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生物反应工程。

  学生毕业后能在科研机构或各级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探讨研究、新产品研究开发等工作。

  本专业立足健康中国,面向国家对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葡萄酒产业的重大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团队精神、求实创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系统掌握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在葡萄与葡萄酒领域从事葡萄与葡萄酒的生产、加工、流通、管理、市场营销、新产品研究开发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酿酒葡萄品种学、葡萄栽培学、葡萄酒化学、葡萄酒分析、葡萄酒工艺学、葡萄酒机械与设备、葡萄酒品尝学、葡萄酒产业经济学。

  毕业后可到各级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酒类企业管理、葡萄酒生产、葡萄与葡萄酒及其他果酒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营销贸易、机械和工程生产及设计等领域的工作。

  本专业立足山西,面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培养能适应现代食用菌产业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系统掌握食用菌分类、食用菌育种、食用菌栽培、食用菌设施设计与建造、食用菌加工和贮运、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并拥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食用菌、食品、园艺、生物、农学等领域从事食用菌的工厂设计、生产、加工、流通、管理、新产品研究开发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微生物学、食用菌分类学、食用菌育种学、食用菌栽培学、食用菌设施设计与建造、食用菌加工工艺学、食用菌贮运学、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技术。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食用菌领域的新技术探讨研究、新产品研究开发及产业规划、设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为进一步促进动物源食品科学的发展,带动产业的技术创新,更好的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和中国食品杂志社在宁波和西宁成功召开前两届“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的基础上,将与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许昌学院于2021年11月27-28日在河南郑州共同举办“2021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欢迎相关专家、学者、企业家参加此次国际研讨会。